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很多人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告诉自己以后要多表扬孩子,因为表扬孩子能够让他变得更加自信、乐观,于是“孩子你真棒”“宝贝你真聪明”“哇,你好厉害啊”这些表扬的话成了我们的口头禅。
孩子做好了作业,孩子完成了考试,孩子完成了某项比赛,我们总是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之词。刚开始的时候似乎效果不错,听到表扬的孩子变得更加兴奋主动,脸上也总洋溢着快乐自信的神气。
可慢慢地,孩子的情况变得不妙了,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下降,连自己最喜欢的钢琴也很少练习了,更糟糕的是大人稍一批评孩子就受不了了,眼泪哗哗往下掉,不能够受一点委屈。
很多原本喜欢的事情现在都不愿意去尝试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很多人最大的疑惑。
为了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一个长达十年的实验,研究的对象是纽约二十所学校五年级的学生:
实验的第一轮是拼图测试,测试的题目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出色的完成,完成之后研究员把结果告诉所有的孩子们,并且都附上了一句表扬的话。孩子们被随机分成两组,并得到不同的表扬。
第一组的孩子得到关于智商的表扬,研究人员告诉孩子说“你真聪明,你真有天赋,你真厉害”等等;而另外一组得到的是关于努力的表扬,他们告诉孩子说“你刚才一定很努力,所以完成得这么出色”经过不同的表扬之后,第二轮的测试开始了。
同样是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拼图测试,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结果是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百分之九十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都选择了简单的测试,这是为什么呢?
德威克写到: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住聪明,不要犯可能出错的险。我们把孩子拔得越高,孩子就会越害怕失败的落差,最后退缩在风平浪静的原点,不愿意尝试,不愿意挑战,哪怕迈出小小的一步都小心谨慎。
所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孩子在原本都擅长的领域,都不愿意去尝试了。
第三轮的测试,所有孩子参加同一测试,难度很高。结果所有的孩子都失败了,然而面对失败两组孩子的态度却大不一样:
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整个过程中都非常紧张,抓耳挠腮,结果出来后又是异常的沮丧,怀疑自己不够聪明。相反那些被表扬为努力的孩子,过程中非常投入,即便失败了,他们也认为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
第四轮的测试难度和第一轮相近是非常简单的,测试出来的结果却不免让人震惊,那些被表扬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左右;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分数却比第一次退步了百分之二十。
不恰当的表扬方式,很可能毁掉孩子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夸奖孩子聪明,等于在告诉孩子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而是在于天赋。因此当孩子一旦面对失败,往往就归咎于自己没有天赋或者能力不行,沮丧和挫败感会异常的强烈,让他泪如雨下。
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不恰当的表扬方式不但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时不知所措。这样有毒的夸奖,你给孩子吃了多少呢?
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在我们不懂得教育孩子的那些日子里,我们的做法给孩子带来了多少的伤害呢?真诚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