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北疆鸿雁”巾帼志愿服务//用行动把 “爱” 写在家乡

发布时间: 2025-10-11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一、项目背景

     “婆姨”是陕北方言中对妇女的统称,承载着当地女性淳朴、勤劳的文化特质与身份符号。为进一步激活基层妇女力量,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发展,2019年6月5日,由无定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授旗成立“无定河婆姨”志愿服务队。项目初始便构建起清晰的组织架构,现有志愿者116人,下设16支志愿服务小分队,以“凝聚巾帼力量、服务家乡发展”为核心初衷,聚焦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文明传承、民族团结等基层治理关键领域,为后续开展系统性志愿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目标

  1. 文明实践落地:以“我的镇我守、我的家我护”为理念,推动妇女成为疫情防控、文化传承(剪纸、刺绣)、家风建设(整洁勤劳)、美德践行(尊老助残)的核心力量,充实妇女精神生活,提升思想境界

  2. 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妇女深度参与农业生产(大棚种植、沙梁绿化)、乡村风貌提升(家庭卫生、文化活动),打破“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传统局限,在党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以巾帼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3. 推进环境整治:建立“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行动模式,既组织集中清理(道路沿线、居民点拉网式整治,护全村“面子”),又发动家庭参与(房前屋后清理,护家庭“里子”),全面改善无定河镇人居环境。4.促进民族团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搭建各民族妇女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消除民族隔阂,凝聚多元力量,助力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民族关系。


三、主要做法

      (一)明确角色定位,分层推进服务围绕“四大角色”制定针对性行动方案,确保服务精准落地:文明实践践行者:组织志愿者承担值守、宣传等任务;开展剪纸、刺绣非遗传承活动,举办家风家训分享会,常态化推进尊老助残志愿服务,将文明理念融入日常。

        乡村振兴助推者:引导志愿者参与大棚农业生产、沙梁生态治理,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改善;牵头“家庭卫生整治”行动,同时组织广场舞蹈、文化汇演等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环境整治助力者:采用“集中+分散”双轨模式,定期开展全镇范围道路、居民点集中清理;通过“妇女带动家庭”机制,发动丈夫、孩子、老人共同参与房前屋后清扫,形成“人人护环境”的氛围。

        民族团结促进者:依托镇妇联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女性恳谈会、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民族手工艺交流市集;选树“石榴家庭”典型,打造“石榴籽妇女之家”阵地,强化各民族妇女情感联结。

      (二)强化组织保障,提升服务效能建立“总队+分队”分级管理机制,明确各小分队职责分工,确保志愿服务有序开展;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技能与责任意识,同时记录服务时长、人数等数据,形成“活动有记录、成果可追溯”的管理体系。


四、社会影响

       (一)服务成果显著,覆盖面广泛 截至目前,“无定河婆姨”志愿服务项目已形成规模化影响力:“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开展活动1100余次,总服务时长超4000小时,参与志愿者2.9万余人次,直接服务群众超5万人;敬老爱老、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等累计开展150余次,参与总人数超4100人,有效覆盖无定河镇生产生活各领域。

       (二)媒体高度关注,品牌知名度提升 项目凭借突出成效获得各级媒体广泛报道,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标杆。

          国家级媒体:被《中国妇女报》报道1次,“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各发表稿件3篇,中国文明网发表稿件1篇;

          省级媒体: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进行专题报道1次;

          地方媒体:市级以下主流媒体合计发表稿件66篇,进一步扩大项目在地影响力。

       (三)获得权威认可,示范效应凸显2020年4月,项目主体“无定河婆姨”志愿服务总队被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志愿者协会联合推选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成为基层妇女志愿服务的典型范例,为周边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