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负能量专递真能毒到孩子丨“幸福安康”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 2020-03-11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疫情期间,内蒙古妇联从学起来、动起来、读起来、写起来等不同角度,面向全区家庭推出“幸福安康”家庭教育,欢迎大家提供优质稿源和留言。家家幸福安康,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的美好祝福!欢迎有识之士与我们一起,共同抗“疫”,共同成长!联系方式:0471-6930856,邮箱:nmgfletb@foxmail.com。

今天我们为大家推出的是:“幸福安康”家庭教育之《负能量传递真能毒到孩子》。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负能量?作为家长的你会不会将负能量传递给孩子?你知道要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吗?一起听听王忠诚老师的讲述吧!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本期内容导读

主持人张艳: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当中言传身教尤为重要,而父母身体力行也是孩子眼中最好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期节目,王忠诚老师以“负能量传递真能毒到孩子”为主题,和您分享如何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王老师好!

王忠诚老师:

主持人好。

主持人张艳: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会出现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等诸多的问题。在我们扮演着生活中不同角色的同时,身上的负能量也在影响着身边的人,极为重要的就是作为父母的角色时对孩子的教育,“负能量”成为一大隐患。王老师,您是如何看待父母身上的负能量?

王忠诚老师:

关于“负能量”这个词,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也是我们家长要重视的问题。有家长向我咨询说:自己经常说的口头禅、不太正能量的话,总能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哪一天你的某一句不好的话从孩子嘴里说出来,而且又很难制止和纠正。这说明我们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家长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家长的言行直接反映在孩子身上。所以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没那么简单。

主持人张艳:

我们都说孩子学着父母的言行,父母的言行也在影响着孩子。王老师,您刚才提到家庭教育要言传身教,那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王忠诚老师:

曾经有一位家长找我倾诉,说自己有一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不想上班,就忍不住在家唠叨:哎呀,我最讨厌上班了;又该上班了,要是不上班该有多好。其他的家长会不会在家也说这样的话?我相信一定是有说的。这位家长发牢骚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她的孩子有的时候也抱怨说:妈妈,我一想到上学我就烦;妈妈,我能不上学吗?开始的时候她没有在意,以为孩子只是随便说一说。直到有一天她刚抱怨完,孩子马上说,妈妈我也不想上学了。这时候她才意识到是自己对工作的懈怠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一个热情。

家长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总是在孩子面前抱怨这抱怨那,时间长了是不是会把这种负能量的东西传递给孩子?答案是一定会的。所以我告诉这位家长,如果你无法辞职。你就尽量少发牢骚,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如果忍不住你就要告诉孩子,虽然妈妈不喜欢这个工作,但是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我还是会把它做好的。后来这个家长按照我说的去做了,效果也非常的不错。


主持人张艳:

父母都应该在言行上做好正确的思想导向作用。我们常说三流的家长做保姆,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一流的家长做榜样。我们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正能量的榜样。王老师,我们家长应该如何行之有效的去做呢?

王忠诚老师:

从现在开始,不管任何时候都要传递正能量的信息。关于传递正能量,有几个习惯。一是观念上的习惯,就是我们的思想。你经常传递正能量的信息,负能量自然就减少了。二是情感上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情绪,我们消极负面的情绪就没有了。三是行为上的习惯,简单地说就是愿意去实践。我们积极的去做就不拖延了,就能把这种正能量积极有效的传播了。我刚才说的那位母亲,因为她改掉了在孩子面前抱怨的问题,每天跟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心态,所以她的工作状态和孩子的学习状态都变得特别棒。这位家长愿意去改变、愿意付诸于行动,所以效果非常明显。在家庭中父母是情绪的传染体,孩子是最容易被感染的。动不动就把讨厌放在嘴边的父母,很难教育出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主持人张艳:

谢谢王老师,也希望我们的父母都能发挥好榜样的力量。同样也让这种榜样的力量在家庭教育当中熠熠生辉。各位家长,也许你一句无心的话,一句无心的抱怨,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正能量满满的优秀家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能够积极快乐的健康成长。

主讲人简介

王忠诚,《黄河晚报》第一教育原社长、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家长《100个世界》主编、《家长工作坊》首席培训师,呼市教育局家长学校特聘讲师。在中国家庭教育领域研究20年,从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如何帮助孩子制定人生目标等12个方面,给予家长所需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