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全国政协妇联界别委员一行20人,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对当地妇女生育及创业就业、巾帼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在这里,万里晴空的蓝天衬托着荒山治理的累累硕果,绵延不绝的绿色勾勒着乡村振兴的“丰”景画卷。
亲眼见证荒山变绿山、绿山变“金山”的奇迹后,调研组不禁竖起大拇指。在一声声的称赞中,吴海鹰、王芳两位全国政协委员,为宇震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志华颁发了全国三八红旗手证书与奖章。手捧满载荣耀的证书,胸戴金光闪闪的奖章,姜志华心里既感动又自豪,脸上真诚的笑容,比漫山遍野的鲜花还灿烂。
谁能想象,眼前的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竟包裹着过去无尽的荒凉。22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山,乡亲们至今仍然记得,站在和平村四平山屯的山顶眺望四方时,主宰几代人命运的荒芜与落寞,从眼底一直延伸到心里。
2002年,国家出台“退耕还林”政策,这一消息如燎原之火,点燃了姜志华心中的希望。那时她才年仅24岁,刚为人妻。“听说我想承包荒山来种树时,家里的亲戚、周围的邻居有的不理解,有的直接反对。大家看看窗外的荒山,再瞅瞅单薄的我,都一个劲儿摇头。当时最支持我的是父亲,他觉得大闺女——也就是我,能干成这事儿。”姜志华回想起最初开荒造林时的情景,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就这样,姜志华带着父亲的信任,以及对现实的不甘和对绿色的渴望,毅然承包了村里245.1亩荒山。数不清多少个太阳还没升起的清晨、记不住多少个月亮已经当空的夜晚,姜志华和家人,一去一返,来来回回,踏出一条从庭院通往荒山的小径。
她克服了山里没有水得从自家井里打好再抬上去的艰难,克服了没有电需白天拼命种树、晚上摸黑浇水的窘迫,克服了没有机械化作业只能靠着一把铁锹一双手、挖好一个坑就种一棵树的辛劳,在这片山里种下了第一棵树,接着又是第二棵、第三棵……绿色就这样逐渐扩散开来,姜志华仿佛看到了希望。
可万万没有想到,接下来的三年连续干旱,刚刚种下的树苗奄奄一息。越是这种时候就越不能放弃,姜志华和家人想尽各种办法对抗连年旱灾,她恨不得把自己滴落的汗水也用在保住树苗上。好不容易挨过了这三年,第四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顷刻间烧掉了很多树苗……望着山坡上果树苗的残余,姜志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姜志华没有放弃,她和家人凭借愚公精神,在灰烬中重新种上树苗。“后来好像老天爷也被我们感动了。那年在火灾过后的7月,连续好几天都下了瓢泼大雨,趁着这场救命的连阴雨,我们赶紧把政府调来的所有袋苗都种了,那一年树苗的成活率达到70%以上。就这样,荒山慢慢变成了花果山。”姜志华说,“直到今天,我都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一次又一次支持我,帮助树苗渡过难关。”正因这样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姜志华一家被誉为全旗“最美石榴籽家庭”,后又被选为兴安盟“最美家庭”。
果树活了,荒山绿了,姜志华的目光落在了林间的空地上。第五年她开始尝试在林下种植药材,芍药、防风、黄芩、桔梗、苍术等,到目前已经繁殖了40多个品种。这片果林添了几缕药香,还孕育出新的商机。在姜志华承包的果林里,立体农业初具雏形。
后来,姜志华参加了当地妇联主办的一次培训,回来之后她就变得“不太一样了”。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通过这次培训,她明白了要把身边的力量集合起来,大家合力才能做大事。于是,2017年,姜志华组织成立了扎赉特旗宇震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从带头致富,到帮贫扶困,她带领着乡亲们一起发展林果产业。
这时候的姜志华早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曾经的不解和非议变成了当下的羡慕和佩服。当听说她要办一个合作社时,邻里乡亲争先前来报到。姜志华如同对待家人一般热忱地欢迎他们的加入,并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各种技术问题。
宇震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开始承接林地托管业务,承包的荒山面积从最初的245.1亩扩大到8000亩托管林,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推动林果产业、畜牧业、养殖业和药材种植业良性、多元发展。在姜志华的正确带领下和大家的群策群力下,合作社真正走上了“荒山绿化+立体农业”的发展道路,2018年8月,扎赉特旗宇震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
作为一名巾帼新农人,姜志华更习惯于从农村妇女的实际情况和切身利益去考虑问题。“村里有不少姐妹,在生活的压力下渐渐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其实每个女人都有能力活出不一样的自己,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她们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带着这样朴实无华的初衷,姜志华定期举办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以提升大家的技能水平;每年春天发放果树苗、药材苗,带动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她已经带动附近村屯700余名妇女通过以劳代酬、发展庭院经济等方式增收致富。
冰雪消融的初春,骄阳似火的盛夏,金桂飘香的仲秋,千里冰封的寒冬。四季更迭,物转星移,不变的是穿梭在果园里姜志华和其他社员忙碌的身影,修枝、养护、浇水、施肥、除草、拉枝、收获……只要有时间,姜志华会亲自参加每一个环节,认真处理每一个问题。这里,姜志华埋下了绿色的种子,长出了激励好几代人的希望。
本次采访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笔者告诉姜志华,自己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兴安盟扎赉特旗人。本就平易近人的姜志华,瞬间更加热情,用亲切的口吻说:“能够接受老乡的采访,我感到更亲切了!是不是太忙而很久没有回咱老家了?有空一定要回来,咱们这儿的变化可大了!到时候别忘了来我们合作社,这里有土生土长的无公害绿色水果,可好吃了!”透过姜志华融化人心的语调,笔者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山坡上点缀着五颜六色的丰硕果实。
作者:多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