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家长该如何与孩子沟通才最有效

发布时间: 2021-04-22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相信每一个人在做了父母之后,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是最为关注的,因此导致一些家长过于急躁,当孩子成绩波动下滑时,急于批评孩子,不愿意倾听孩子心声,加剧了家庭之间的矛盾。在学习问题上,父母要学会认真倾听,与孩子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做有效沟通,找到根源,解决矛盾。


一、积极倾听,了解实情。

 

常有家长问:孩子不听话、顶嘴、不虚心,还有的一批评就受不了,总哭,怎么办?此时,我们需要审视一下自己是如何跟孩子说话的,你的指导、意见,孩子为什么听不进去?是否让孩子感觉是对自己的否定?如何正面地提出你的批评、指导和要求?

 

父母与其整天重复唠叨,不如彻底有效地和孩子谈一次:

 

首先,积极倾听,了解实情。不积极倾听,无法了解孩子的准确想法、就无法准确有效地帮助他!其次,不要急于批评和评判,做个“容器”。孩子写作业,问家长问题,家长常常根本都没搞懂在问什么,孩子感到家长的不理解,就会有点急躁,这时请家长尽量耐心理性,不是急于批评孩子的态度!”而是把问题再问回去,甚至只是复述问题,通常孩子自己就知道答案了。用平和的态度,用问题辅助孩子完成一系列思考,像个脚手架、保护网一样,作为听众,提供一个让孩子可以理清思路、铺陈开想法的“容器”。

 

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和他谈话,完全可以慢慢地、低声地说话,你可以制造这样一个场景——真诚、理性、冷静、正式,让谈话和思考都深入下去,让双方都深度交流,让这些谈话和此刻的场景进入到孩子记忆深处。

 


二、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1. 三明治法。先提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并给予肯定,再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最后提出怎样做才能更好。

 

2. 就事不就人,批评做法,而不是扩大到对整个人的评判。

 

3. 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帮他想办法、支招的角度提出。而不是制造警察抓小偷似的对立的氛围。

 

4. 做错的事,用换位思考方法,引导式说教。清晰阐述你的批评和要求,让孩子明白你真心认同他的情绪、同时希望他改变现态,并且相信他可以做得越来越好。我们要将着眼点放在:这次如何补偿、以后怎样改进的方面,而不是指责

 

三、让你的好奇心战胜愤怒

 

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常常是他需要比较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不爱写作业、不练琴,都是这样。他能力有限,遇到障碍往往就卡在那里,把这认为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有时家长或老师帮助扶一下、推一下,就过去了。当他有足够的能力时,小障碍也比较少时,他才真的可以独立完成。这需要家长有耐心,能坐下来,具体了解他的难处,了解孩子究竟“卡”在哪了,什么原因“卡”了。很多家长觉得这么简单的还不会,真是气死人了,这样只能让孩子越发感到羞愧无能。孩子都要一点点地成长,智力、情绪能力都是。

 

四、父母要学会一些简单有效的沟通技巧

 

1、学会倾听,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看着孩子,全神贯注地倾听,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2、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语调暗含着一种态度,它同谈话的内容同样重要。

 

3、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是比较好的时机。有时冲突也许在所难免,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4、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需要父母帮助的,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讨论过程中有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兴许就化解掉了。

 

家长学会了与孩子有效沟通,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的学习之路在开始之时就有积极正面的态度、端正的动机,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或者有错误失败并不是可怕的事情,而是进步的契机,是可以被挑战并被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