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闺蜜家里做客,无意间发现几个小细节,虽然很常见,但也是引起很多家长头疼的原因之一,忍不住与大家分享下—— 大家都坐下准备吃饭,唯独诺诺(闺蜜的女儿)还在客厅看电视。 闺蜜叫了几句,诺诺没有理睬。 闺蜜又叫了几句语气能听出来比较严肃,不过孩子还是没反应。 诺诺爸看了看我,然后也催了诺诺几声,诺诺答应了马上来,但没有任何行动。 于是奶奶就带头说,饭还热着呢,让她先看吧,我过会端过去喂她。 大家笑了笑,没吱声。 场景二: 我能感受到,他们夫妻两个教育理念不一致。而且,也观察到:诺诺对于妈妈,多是回避的态度,甚至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是给爸爸和奶奶。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当你正在一脸严肃地教育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你的另一半或者家中的老人,在旁边不断插科打诨,或者同仇敌忾,帮着孩子说话。 几个回合下来,让你身心俱疲。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一家人意见有分歧,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 曾经看过一则调查:“你会因为教育观点不同与另一半产生分歧吗?” 结果,80%以上的父母都曾表示这已经成为困扰夫妻关系的“难题”。 一般来说,教育孩子时,家人拆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硬碰硬,遇到问题一定要争个对错;另一种是自己服软,任由孩子去了。 不管是哪一种,对孩子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第一种:硬碰硬,一定要争个对错 有个朋友最近跟我诉苦,说夫妻两个人在没有孩子的时候,很少吵架,有了孩子之后,一个月吵架的次数,抵得上谈恋爱的那几年。 昨天因为孩子挑食的事情,她又和老公大吵一架。朋友正耐心地劝孩子多吃点蔬菜,老公在旁边来一句:“谁没有个挑食的毛病啊,你不也挑食,总逼孩子干嘛!” 朋友气的不行,甚至考虑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再看看孩子,在一旁吓得大哭。 教育孩子,不怕夫妻双方教育理念不同,怕就怕两个人都笃定自己是对的,然后为了证明自己,当着孩子的面,争得面红耳赤,慢慢的吵出了情绪,上升到人身攻击,这才是最坏的影响。 在孩子眼里,爸妈没完没了的吵架甚至打架,内心会惶恐不安,甚至觉得都是自己不好,惹得爸爸妈妈吵架生气,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悲伤无助等情绪。 第二种:软碰硬,在孩子面前失去权威 大人管教孩子,最忌讳的是当着孩子面有分歧,常常使双方的教育都失灵,很容易让孩子钻到空子。 比如妈妈让孩子早点睡觉,爷爷奶奶却不这么想,孩子一闹,就满脸心疼地哄:“不哭啊宝贝,不想睡就不睡。爷爷我陪你看,你妈妈管不着!” 这样一来,妈妈的权威就受到了挑战。 任性娇纵就是这么来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手表定律。即当一个人只带一块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但当他带着两块或更多的表在身上时,却难以确定准确的时间,同时也失去了对准确时间把握的信心。 这个定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家人之间只有相互“结盟“,在大是大非上立场一致,孩子才能分清对错,不断成长。 教育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不好孩子。 重要的是在原则性的问题上统一战线,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立场一致,抓大放小。 比如孩子应该养成哪些好的习惯、如何喂养孩子才是最好的、哪些教育问题是底线等等,这些问题一家人要达成共识。 有了大前提,教育孩子会少去很多麻烦。 其次,两人的分歧,最后不要直接展示在孩子面前。因为同一个问题,两种说法,很容易让孩子不知所措。 即使当时的情况,你不赞成另一半的做法,也尽量不要插手,事后再沟通。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颇有心得,在妻子教育孩子的时候,他永远坚决的站在妻子的那边。 特朗普妻子曾说:“如果我对孩子们说‘不’,他们会去找自己的爸爸:‘爸爸,我们能得到这个吗?’特朗普会问:‘你们妈妈怎么说?’孩子们会告诉他:‘妈妈不同意’,特朗普就会告诉孩子们他也不同意。” 一个家庭,如果谁都说了算,就是谁都说了不算。相反,如果夫妻恩爱,彼此尊重,绝不相互拆台,孩子就会慢慢形成成熟的是非观。 所以,父母们,请记住,拆台式育儿,千万要不得。
我教育孩子的时候,请你别拆台!
发布时间: 2021-03-30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