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里,因为防寒保暖的需要,家长们给孩子穿上了厚重的保暖衣物,减少了外出,为了补充热量,选择一些高糖高热量的饮食。 有的家长发现,在冬季,孩子们的身高的生长速度变慢了,身高进入了“冬眠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天气寒冷,家长给孩子过度保暖,导致孩子活动受限,运动量减少,新陈代谢变得缓慢,身高的增长相对变缓。 营养是骨骼发育的物质基础,饮食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影响儿童生长。 中国人冬季讲究进补,很多家长在冬季开始给孩子增加营养和饮食量,但若进补不合理,很容易造成过度喂养,导致孩子发胖,出现早发育。 另外,寒冷的天气下,甜食、饮料、油炸食品、火锅等摄入过多,易引起肥胖,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因为冬季雨雪天气多等原因,所以每年冬季是全年日照最少的季节,更是儿童体内血清维生素D合成水平最低的时期,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骼生长变缓,身高增长受影响。 冬季天气寒冷多变,也是病毒最为活跃的季节,因此冬季成为孩子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在疾病的影响下,孩子的身高增长也变慢了。 这是否就意味着宝宝在冬季就很难再长高了? 其实,冬季宝宝仍有不少长高的机会,今天我们就给家长们介绍几个“秘籍”! 对于婴幼儿宝宝来说,保证每日乳制品的摄入量至关重要。宝宝在生长发育期间如果缺少奶制品,很难得到足够多的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维生素D也有缺乏的风险,长高速度变慢也更容易出现。 所以,幼儿营养专家建议,想长高的宝宝还是坚持每天“早一杯、晚一杯”地喝牛奶。 添加辅食后的孩子,更要注意营养均衡,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比较大,要适当给孩子补充一些牛肉、鱼虾肉、鸡蛋、乳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在阳光不充足的冬季建议每日适量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为骨骼生长提供能量。但需要注意不同年龄的维生素D的推荐补充剂量不同。 0-1岁建议补充400-1000U/天,1-18岁建议补充600-1000U/天,但是对于早产儿、双胞胎、生长发育过快或青春发育期儿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胃肠道吸收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等患儿都需要强化补充维生素D。 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的血液供应,增加对骨端骺板的刺激,增加骨细胞的增值,进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在运动期间还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来促进生长。 所以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也别忘了带孩子多锻炼哦。 专家表示,机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促使孩子长高的重要“动力”因素,而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的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增多,白天清醒时分泌减少。 所以保证孩子每天晚上尽早入睡,同时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可以使孩子长得更高。 孩子增强免疫力可以避免在冬季减少生病的几率,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增加营养,积极锻炼来改善,在冬季疾病流行期间,比如“流感”时,必要时可以考虑接种疫苗提高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家长也不要为孩子的身高过度焦虑哦,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寒冷冬季,如何让宝宝的身高不“冬眠”?
发布时间: 2021-02-02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