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轻声教育,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新年礼物

发布时间: 2021-01-21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妈妈写的年度总结,其中有一条写的是:2020年最后悔的事是吼孩子,很心疼孩子成了自己情绪的发泄品,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能改头换面,做一个情绪稳定、对孩子轻言细语的妈妈。这一条引起很多妈妈的共鸣,纷纷留言表示都有这种无奈:不吼不舒服,吼完又后悔,下次接着吼……教育孩子陷入到这种恶性循环,让自己身心俱疲。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说:“吼其实是一种语言暴力,你这是在教会孩子,我声大我就有理。” “孩子以后长大了,他也会模仿,他也会学习。”



其实,如果我们总是吼孩子,时间长了,就会有两种极端的结果:


1. 要么孩子被我们的大嗓门吓住了,满脑子的恐惧感,思考自己错在哪了;


2. 要么就是孩子被激怒了,用大吼来回击我们,只想着怎么跟我们对着干。


在第二种状态下,孩子会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正我怎么都没理,你说什么都无所谓。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说什么都要遭受来自父母的斥责。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孩子会越来越叛逆。孩子的关注点不是在思考我做错了什么,而是在于我要反击、激怒你,这种情绪的较量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的帮助。久而久之,就陷入到了恶性循环中。


其实,教育孩子,吼叫是最没有效果的一种方式。真正有效的,是父母能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沟通,用你的绵绵细语,将你的人生智慧慢慢地说给孩子听。


如果你也是个总忍不住“怒吼” ,并因此苦恼的家长,那么在新的一年里,很有必要做一个小小的改变:跟孩子小声说话。









 轻声教育,开启灭火模式


01 缓和你的怒气


愤怒之下的你,心情恼得像一堆火,而你说话的声调就像风,风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但是,如果你尝试着忍一忍怒气,压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说话的声调,你会发现自己的情绪能稍微冷静、平和一些,最起码不会让你更加愤怒。


02 传达给孩子信任和尊重


有心理学者说,说话的声调高低,跟传达给别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当你对孩子大吼大叫时,孩子感受到的只是你情绪的发泄;当你说话柔和时,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信任和尊重。


举个例子,比如:当孩子手拿香蕉皮准备扔时,如果你一句怒吼“别扔地上!”孩子通常会直接扔在地上;如果你认真、轻声地说一句“宝宝,放垃圾桶里吧!” 在这种温和而坚定语气下,他感受到的是一份平等、尊重的要求,因此,孩子很有可能将香蕉皮扔到垃圾桶。


03 和孩子的心更贴近


当你不再怒吼时,你会发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再也不用因为对孩子满怀愧疚而深深自责、辗转难眠;也不用一次次在心里发誓——下次一定忍住不吼孩子;更不用听孩子倾诉:“你是世界上最凶最坏的妈妈!” 你和孩子的情绪都将会更加稳定,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亲子关系也会逐渐变得融洽。








 如何做到“轻声教育”?


压低音调、放慢语速

父母在自己的火爆脾气和怒吼氛围中,只会更生气、暴躁、心情糟糕,很难有理性的思考时间。想对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妨先从自己这边“灭火”。压低声调,有助于压制你的怒火;而放慢语速,则有助于你边说话边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批评显得太急、太暴躁了,但事后我们往往又很后悔,毕竟孩子犯错误也是正常的。其实,我们根本没那么生气,只是需要几秒钟调整一下自己而已。


 给孩子找一个替换方案

当孩子犯了错误,大声吼叫毫无意义,要给孩子一个可操作性的选择。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告诉孩子他可以选择如何做。


× 不准扔球,会打破玻璃!

 屋里是不能扔球的,我们扔纸飞机好不好?


× 和你说过多少次,你看又把墙弄脏了!

√ 墙上不能画画,妈妈这里有一张纸,我们可以在纸上画。


说出你的期待,引导孩子合作

孩子虽然调皮,但只要好好引导,他还是很乐意配合大人的。当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时,不妨告诉孩子你接下来的计划,让他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会影响到其它事情的进行。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期望传达给孩子,并提醒他犯错的后果,而不是单纯地吼孩子。





家长用轻声细语的语气教育孩子,既是一种言教,更是一种好的身教,这对孩子的人格以及将来的为人处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分享一段话,希望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能做到:


急事,慢慢地说;

大事,清楚地说;

小事,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没发生的事,不胡说;

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


新的一年里,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和颜悦色地对孩子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