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为什么说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

发布时间: 2021-01-08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许多家长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只要你把书念好,其他的事都不用管。”换言之,只要考分好,德育、体育都算不了什么,劳动更是不必提及的事。

客观地说,家长这样认知也很无奈,许多时候也是被逼出来的。但不管有多少理由,家长还是要弄清楚劳动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明白了意义,家长就会积极地让孩子爱劳动。


1劳动,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

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些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劳动教育既是孩子今后生活的需要,也是孩子未来生存的需要,更是让孩子生命更好发展的需要。



2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


劳动,可以从做家务开始。孩子最早的劳动形式是家务劳动,家长至少要向孩子灌输“我是家庭一成员,家务劳动我要做”的意识。

小学和幼儿园安排的校内外劳动机会太少,孩子的“劳动”多为融于日常生活中的劳动。

有自理性劳动,如自己收拾学习用品、整理内务、洗点小件衣物;有家务劳动,如帮厨、打扫房间、家中植物管理。

“生活即教育”就在家务劳动中充分体现了。家长切记,“替孩子劳动,其实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从小在点滴小事中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这是学校所不具备的家教优势




3劳动,生命成长的重要载体


家务劳动的内容终归有限,家长要积极拓展劳动空间。

家长要指导孩子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劳动(包含公益劳动),这对孩子集体意识、责任感、意志力和爱心的培养很有帮助,家长要及时评价孩子的劳动表现。

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有“劳技类”课程,如家电维修、服装设计等,这类课程需要一定设备才能进行,家长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资源指导孩子选课。

     城市家庭可以进行街区打扫卫生、小区节庆布置、社区栽花种树活动;

     农村家庭可以进行田间劳作、山间种植、乡间垃圾处理活动。




4劳动,走出“边缘化”的窠臼


在目前的升学考试制度之下,副科被边缘化,劳动教育也被边缘化。有不少家长认为,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

如前所述,劳动教育是对孩子成长有重要价值的教育,放大格局看未来,家长要转变观念,将培养孩子的目标由只重分数转变到注重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上。

结合得好两者相得益彰。劳动教育是“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

     劳动,可树德、可增智、可健体、可溢美、可创新,我坚信“爱劳动的孩子更会学习”。


5劳动,从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开始


“劳技”就是“劳”中有“技”、“技”中有“劳”,劳动是以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实践活动。

把劳动仅看成是做家务、挖菜地等“体力活”是不全面的,其实劳动更多的是“技术活”。


这么好的“劳技”课,谁不向往?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风尚。劳动教育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必修课,但没有家庭的参与是不完整的,没有家长的支持就难以真正达到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