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如何读懂孩子的情绪

发布时间: 2020-06-22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事件1:抢红薯

那天,我带着兜兜,从商场走出来,路过一个烤红薯摊,兜兜停下脚步,看着烤出来的红薯。我问他,你是想要一个么?兜兜点点头。我刚接过烤红薯,他就要伸手拿。我说,别急,得先剥了皮才能吃。可兜兜还是惦着脚尖伸手在够红薯。兜兜够不着红薯,急的直跺脚。我把红薯剥出一截后,马上蹲下来给他,谁知道兜兜把红薯使劲扔到地上哭了起来。

你遇到过和我类似的情形吗?你想过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吗?

其实兜兜急于要红薯不是因为饿,而是想亲自剥红薯皮!我没有理解到,就一直拒绝他,导致我俩的冲突不断升级…那有的家长会问了,这不是“事后诸葛亮”吗,他自己不说,谁能当时猜到他心里呢?

如果重来一遍,我会这么做

当兜兜第一次伸手够红薯时,我就可以蹲下来(平等和尊重孩子,这点非常重要),让他摸一摸(给他自己判断的机会),如果烫伤,他自然就不再想剥皮了。即使自己没法动手,但妈妈是蹲着的,她可以看到妈妈一点点剥皮的动作,剥皮的愿望也替代性的被满足了一下。

这样,兜兜和我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我对兜兜的误解不会那么深,他最后也不会气急败坏。

孩子闹情绪时,家长要有试探孩子心理活动的意识和行为,不急于武断孩子的情绪!


事件2:抢玩具风波

傍晚我带着兜兜在街心公园遛弯,他手里握着最喜欢的托马斯小火车,这时候来个了稍微大点的孩子,大概3、4岁吧,上来就抢兜兜手里的火车,而且一下子就抢走了。对方家长很不好意思,让他还给弟弟,可他就是不松手。

兜兜哭地稀里哗啦,一直喊,“火车火车火车!拿!”我连忙安慰他,我说“兜兜不哭了,妈妈这还有一个呢,咱们玩这个,那个给哥哥玩一会,一会还还给你呢。”可是兜兜根本听不进去,哭的更撕心裂肺了,吼得旁边的人直看我们。对方小孩还是不肯松手,他妈妈也急够呛,做出了要打他的手势。

我有点急躁了,直接加大音量对兜兜说:“人家又不是不还你,男子汉这点事就哭啊!别哭了行不行啊!你再哭,妈妈手里这个你也别玩了。”

然后结果呢,那个小孩挨了打,他妈妈强行抢回了小火车给我们。兜兜虽然重新拿到了火车,但一直哭着、抽噎着,很久都无法缓和。

反思妈妈的问题

不管孩子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是自然流露,每一种情绪都有自然来去的过程。

“男子汉这点事就哭啊!别哭了行不行啊!你再哭,妈妈手里这个你也别玩了。”这种说话方式,既有威胁、又有利诱,还有责备,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孩子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而且这对于提高他情绪管理,丝毫没有效果。

那么如果重来一遍,我会这么做

当儿子的小火车被抢走时,我第一时间蹲下来问他“兜兜的小火车被哥哥拿走了,现在是不是很伤心啊(帮助孩子给情绪命名,累积一段时间,孩子就会用适当的词来表达情绪了,误解率大大降低)。兜兜使劲摇头(说明我没有匹配对他的情绪词汇),我又问,那你是不是很生气?兜兜就哇的一声哭出来了(这回我猜对了)!

我说,那你需要妈妈帮助吗(征求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兜兜点了点头,我说,好,妈妈帮你去和哥哥要火车(因为火车确实是儿子的,不是公共玩具,如果愿意分享那我鼓励,如果不愿意,那也没错,他有独自拥有权)。

我和对方孩子说:“小朋友,火车是弟弟刚拿出来的,弟弟可以和你一起玩,但要经过他同意才可以,你可以先还给他吗?”(此刻,兜兜虽然还在哭,但他看到妈妈在为他争取权益。)

对方小朋友不撒手,那个妈妈也在说,东西是弟弟的,你硬抢过来是不对的。就这样,在我们两个妈妈的劝说下(平和而坚定的语气),虽然僵持了好久好久,但那个男孩渐渐把手松开了…

虽然这么做不会缩短兜兜痛哭的时长,但我给了他一个自主调节情绪的机会,让他自己锻炼和提高。不去刻意压抑孩子情绪,这点千万别和任由孩子随便哭闹,不用管孩子混淆!家长要始终在孩子身边,用征求意见的口吻对孩子表达爱和关怀。

家长要帮助孩子给情绪命名,允许孩子体验自己的情绪,征求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