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孩子有胆怯心理,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0-06-08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些情况,有些孩子与人交往时落落大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公众面前表演毫不怯场..有些孩子却总是扭扭捏捏,总是看起来信心不足呢?小编近期就收到了家长这样的疑问.....

案例分享:

周末社区亲子基地活动开放日,妈妈带着妞妞来参加小兔班的游戏。其他小朋友都在尽情地玩要,而妞妞却站在一旁,小手拉着妈妈的衣角。尽管妈妈再三鼓励,她还是不肯跟大家一起做游戏。亲子老师看妞妞没参与到活动中来,便走向妞妞,刚蹲下要和她说话,她却慌忙躲到妈妈身后,老师上前牵她的手,她躲得更远...

为什么孩子会害羞、胆怯?

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养育者,当孩子接外部世界时,失去这种依态会使他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从而造成孩子胆小。

二、其外部原因还是缺乏必要的交往。除了父母,长辈,他们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要,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使孩子形成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又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

三、家长平时的教育过于严厉也会造成孩子但小。例如: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喜欢大吼大叫,甚至是严重打骂,这些都容易使幼小的孩子对成年人甚至是对周遭的世界产生恐惧,从而变得越来越胆小。

羞怯是一种情绪,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羞怯的经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羞怯体验和行为,并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一、创造温馨家庭环境,鼓励孩子

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勇敢的孩子是在鼓励和肯定中成长起来的。在平时生活中,如果孩子取得了什么成绩,应该及时夸赞他,肯定他,并且鼓励他表现自我,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不能大吼大叫,而是找到犯错的根源,与孩子沟通,让他明白错在哪儿,以及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多带孩子走向大自然,使孩子敞开胸怀,开拓眼界,从而增加自信心。

二、给孩子一个广泛的社交群体

多与人接触,尤其是与同龄小朋友接触,帮助孩子扩大交往的范围。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踢球、爬山、徒步旅行等等,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如果孩子有某方面兴趣特长,也可以参加一些比赛,比如歌唱比赛、朗诵比赛、舞蹈比赛等。通过竞赛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敢于在人前表现自我。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端正父母的教育态度,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儒、任性的性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昧包办,而要让他自己想法解决。

四、注重陪伴孩子

父母的爱才是孩子自信的源泉。所有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在早研社小编看来,父母的爱,不是给孩子多少物质或者玩具,而是耐心的陪伴。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但凡父母经常陪孩子一起出去游玩、一起玩游戏、一起参加亲子课程、以及各种互动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都比较乐观自信,各种场 合也不会怯场,这就是父母的爱带来的源泉。

另外呢,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作为孩子的精神榜样,自己在孩子面前就得展现出自信的一面。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在孩子面前最需要展示的良好品格就是自信心,自信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是稳定的情绪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