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中国妇女百年发展报告(1921~2021)》: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已提高到47.8%

发布时间: 2022-04-06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近日,由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中国妇女发展”课题组编撰的《中国妇女百年发展报告(1921~2021)》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对女性科技人员的培养,鼓励和扶持女性科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许多妇女跨进了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微电子技术、卫星发射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与男科学家并肩奋斗取得突破性成果。

  在天文学领域,女科学家叶叔华建立的中国世界时综合系统一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获得国际赞誉。在医学领域,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为千千万万母亲和婴儿的健康与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在高能物理领域,何泽慧是中国第一位女核物理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物理学家谢希德、女研究员范希孟等,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

  数据显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女性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1982~2017年,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由1012.6万人增加到1529.7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由38.3%提高到47.8%。中国妇女已成为科技强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0~2019年全国受表彰奖励的科技人员中,女性占比始终保持在30%左右。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她和一大批女科学家有关青蒿素的研究成果,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高铁装备业女工程师梁建英和团队设计制造的动车组,让全世界领略到“中国智造”的力量。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张弥曼,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海洋科学家黄晖、刘洋等一批航天员、新生代科学家颜宁等科技领域的女性,都为国家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女性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女科技工作者仍面临着“高位缺席”现象,即在高层次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中,越往金字塔的顶端,女性越少。专家指出,“生命周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科研人员的表现,生育是其中的重要节点,照料孩子等问题可能影响了女性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未来,为科技女性创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为有婚姻、生育、哺育需求的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相应政策保障,支持她们在孕哺、照料幼子阶段从事科研活动,才能有效破解“高位缺席”问题。

  本书包括总报告、专题报告和案例报告三部分。总报告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为依据,较为系统地梳理总结了一百年来中国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的历史进程、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面向未来的重要机遇与挑战,提出推动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再上新水平的对策建议。专题报告从妇女与健康、教育、就业、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婚姻家庭、国际交流合作以及妇女组织八个方面,对妇女事业发展的百年变迁进行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深入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妇女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

  8篇专题报告提出了妇女事业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事业中进一步发展的针对性建议。案例报告3篇,分别围绕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事业的地方实践,系统描述和分析了浙江、湖北和广西妇女事业的百年奋斗历程,并展望未来,对实现地区妇女更高水平的全面发展,提出了面向新时代的思考建议。

来源/中国青年网

记者/安俐 杨月